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绿色建筑,洗尽铅华也从容
发布时间: 2013-04-2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倪斗:

甲方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应该是打造品牌,政府的补贴是不倾向商品房的,主要是在公租房、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中先发展这类项目,并发放补贴。商品房的补贴肯定是补到用户身上,而不是补到开发商上,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

刘昕晔,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绿色建筑研究室主任

刘昕晔:

不论一星、二星、三星,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补贴到位,而且是及时到位,住建部和财务部2012年已经表示要给予补贴,包括建委、规委都有确认,但是据我所知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项目真正拿到补贴。

林朗:

但是补贴的数额与绿色项目总体成本我觉得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刘昕晔:

我认为差距并不大,因为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好的话,比如在设计中能够提前有所准备,是可以不花太多成本就能达到的1星甚至2星的。

倪斗:

你所说的这个价格是不是针对住宅来说要少得多?公建是不是比住宅要贵一些?

刘昕晔:

其实无论共建还是住宅的增量成本都可以少很多,当然住宅就少得更多了。住宅有很多条款是不参评的,所以它可以避开很多参评项,避开参评项之后住宅项目比公建来说就很容易的达到二星甚至达到三星。

倪斗:

有一些实验项目经过测评以后,住宅增加的费用可能是每平米300-400块钱。

邓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建筑师

邓烨:

其实没有那么多,我记得那是国家统计部统计得不是很现实,一星项目50元,二星150元,三星280元,这个数字我觉得还是过大。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是基本是能用的产品全用上了,甚至玻璃一项的造价就达到了每平米1万多元,而现在变得理智多了。其实有时候为了达到评级,并不一定是需要各种手段全部用上。

倪斗:

现在国家发展的保障性住房造价就不是特别高。

项卫中,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公司顾问总工兼建筑环境技术总监

项卫中:

评星标准中的自然通风一项,记得以前强调的是采用中央空调,而自然开窗反倒是要扣分的。所以说很多规划本身并不见得是合理的,为了评星最后还得用中央空调。从我们现在做的项目来说,达到二星级其实不会增加什么代价,三星也不会增很多,因为现在的材料价格并不是很高,比如我们研发过一个可调式的外遮阳,其实成本也就1000多元每平米,最高也不过是3000多元每平米,如果是夹在玻璃中间的产品也就是几百元,材料并非很贵。

倪斗:

像现在居住节能新的标准,就是东西向的窗户,窗墙比例大于30%,就要做活动外遮阳,(中间带百叶的中空玻璃的窗户,可以算活动外遮阳),做好窗墙比设计,增加的造价可以不是特别高。

项卫中:

我们国家的标准制定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刚才倪工谈到的窗墙比问题,外遮阳问题还有比如是否采用自然通风等等问题都有规定过细的感觉。其实,规定了一个建筑物的节能与环境设计要求以后,作为管理机构的重点应该是去检查设计是否已经满足了这些要求。检查的重点应该是节能减排与环境设计的目标,而不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措施。在满足节能和环境要求的情况下,应该给建筑师,工程师更大的空间去发挥。

倪斗:

标准和法规应该只是一个指导思想、一个规则。绿色建筑不应该只是技术手段的堆砌,应该是一种理解法规的指导思想基础上、理念上的一些东西。

项卫中:

其实绿色建筑首先来讲应该是好的建筑。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好建筑。原先好建筑的标准是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具有安全,舒适,健康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就行了,现在加上了低消耗低排放的要求。低消耗低排放是时代赋予建筑物的新要求,也是绿色建筑最鲜明的特点。

绿色建筑标准只是给出了指导方向,设计人员应该充分理解绿色的实质,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真正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平民建筑,不是贵族建筑,所以绿色建筑也不能太昂贵。

绿色建筑对传统的建筑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侧重于满足传统建筑的要求。现在对满足这些要求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限制条件。也就是说要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多了很多的限制条件。如何实现?毫无疑问,要求我们的设计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必须采用更先进的分析技术。使设计更精细,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更多的优化过程。使设计方案更合理等等。

倪斗:

记得我们在给某个项目做绿色竞赛咨询时,颜工说得很好,就是首先建筑专业都应该是以被动设计优先,而设备方面的一些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应该都是在建筑被动设计手段用尽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措施。建筑方案的被动设计要考虑好,从建筑设计上的被动手段还有好多可以挖掘的。首先应该是自然通风,然后自然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再用绿色能源那些措施。从建筑方案上讲,被动设计的自然通风要很好地利用朝向,开窗和布局有很多可开发的潜力,在潜力挖尽的情况下再考虑加设备这些东西,并且设备要使用节能产品,最好是自然、可再生能源的产品。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